泰國制服文化:責任與榮譽的象徵-中篇

本文將以泰國皇室、學生等兩大類「制服文化」,深入介紹及分析其內蘊之象徵意涵與文化脈絡:

長袍
「長袍/ครุย」是一種於特定場合穿著的及膝長度之白色半透明外衣,其造型通常是長袖、無扣、前襟敞開,並由緞帶、網布或其它材料織造及裝飾而成。長袍最早的起源已查無可考,但深受波斯或蒙兀兒文化的影響,可從泰國郵政總局於1985年12月12日為「紀念泰、法外交關係300週年」,以二幅十七世紀畫作為票圖所發行的郵票(一套二枚)看出端倪:第一枚郵票(編號:1068、面值2銖)是描繪1685年法國大使(Chevalier de Chaumont)著長袍呈遞一封來自路易十四國王(King Louis XIV)致大城王朝那萊王(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ารายณ์มหาราช)國書的情景;第二枚郵票(編號:1069、面值8.5銖)則是隔年(1686年)由暹羅郭薩邦(โกศา ปาน)所領導的駐法大使館外交官員著長袍謁見路易十四國王的場面。由此證實,泰國至早於17世紀,王室貴族、朝廷大臣及外交使節等便已開始穿著類似的長袍出席正式場合或參加活動。
 
暹羅阿育陀耶王使那萊王指派特使郭薩邦率團謁見法王路易十四
(圖/暹羅阿育陀耶王使那萊王指派特使率團謁見路易十四)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長袍的起源另可從大城王朝時期所制漆櫃繪圖中窺見,當時暹羅大使與印度或波斯使者等均穿著類似長袍造型的服飾,此一現象其實是與當時的區域貿易有著極大關聯性,因為長袍所象徵的王權及聲望意涵已被廣泛接納及複製傳播。自從暹羅大城王朝開始將長袍意象與外交關係產生連結後,國王便開始賞賜許多駐外使節有權穿著長袍,藉以顯示皇室的尊崇及使臣的忠誠。1782年節基王朝拉瑪一世帕佛陀約華朱拉洛(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พุทธยอดฟ้าจุฬาโลก)登基時,進一步規範及延續了長袍的穿著傳統,並制訂長袍的使用及擁有規則,將這些用於織造長袍的紡織品嚴格控管,其製作過程須由國王或授命王子親自在宮廷內院督造,並正式確立節基王朝歷代國王須著長袍坐於八角造型之王座完成加冕儀式的法統。 
 
拉瑪一世帕佛陀約華朱拉洛
(圖/拉瑪一世帕佛陀約華朱拉洛)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804年拉瑪一世頒佈禁止低階官員穿著長袍的法律(Law of Three Seals);1912年拉瑪六世瓦吉拉伍德更頒訂穿著長袍的皇室條例,明確規定皇族與政府官員依據位階身分來穿著不同樣式及等級的長袍:一種是國王所穿具有精美金線織成的款式,用以彰顯權力、財富及神性的特質,另一種是高階官員及政府人員穿著出席皇室活動,用以表示位階等級之款式。邇後長袍又進一步被王室及大學賦予更廣泛的象徵意涵,使得以五世王之名創辦的朱拉隆功大學(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率先於1930年開始,將長袍罩套於大學制服(男生穿“ราชปะแตน“ 立領夾克及白色長褲;女生著白色襯衫及深藍色裙子)成為畢典禮服,並自1967年起,許多大學陸續採用長袍做為各學院畢業生之禮服外衣
 
泰國僧王親頒博士學位證書畢業生穿著長袍罩套
  (圖/泰國僧王親頒博士學位證書畢業生穿著長袍罩套)來源:楊俊業博士
 
長袍的衣緣、袖口及肘部是以較厚的織布(如『緞』、『氈』等材料)加以繡飾及收邊。大學用長袍的裝飾邊帶及圖樣,通常代表著裝者所屬的學院及系所等級,倘若皇族成員或資深官員用於儀式所穿的長袍,其特定的裝飾繡圖則是依據著裝者之位階而定。國王所著之長袍在外形與剪裁上,類似高階官員的長袍造型,但它是用金線織造且必須包含特定的皇室文織字母(monograms)或象徵徽紋(如『金翅鳥』、『納迦龍』、『三叉戟』或『善見神輪』),並用所謂「金網/กรองทอง」編織的特殊工法(ถักตาชุน)將珠寶、琉璃、亮片及甲蟲翅膀等珍寶,經由皇家工匠熟稔的手工技法加以繡縫裝飾。
 
泰國靈獸-大鵬金翅鳥徽紋
(圖/泰國靈獸-大鵬金翅鳥徽紋)來源:楊俊業博士
 
泰國政府大樓及公共建築的外牆或入口處,經常以國王披著金線刺繡長袍(ฉลองพระองค์ครุย或 เสื้อครุย)之御像造型為佈置,而該款精緻長袍即被泰人視為國王陛下之王權象徵。泰國九世王蒲美蓬阿杜亞德穿著金色長袍的形象與泰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為當前市面流通的第16版泰銖紙幣(棕色1,000銖、紫色500銖、紅色100銖、藍色50銖及綠色20銖等5款面額)之正面鈔圖及所有硬幣(10銖、5銖、2銖、1銖、50士丁、25士丁等6款幣值)之正面幣圖均是以該造型呈現。九世王所穿著的長袍造型及配飾,其袍面裝飾紋樣是由印度兩大神祇毗濕奴與濕婆的法器--「善見神輪/Chakra」與「三叉戟/Trishula」組成的「卻克里王朝徽/สัญลักษณ์ประจำราชจักรีวงศ์」為主繡飾,並懸掛頸鏈級「卻克里王朝最高光輝勳章/เครื่องขัตติยราชอิสริยาภรณ์อันมีเกียรติคุณรุ่งเรืองยิ่งมหาจักรีบรมราชวงศ์」及大項鏈級「一等五世王特別勳章/เครื่องราชอิสริยาภรณ์จุลจอมเกล้า」等勳章,有別於節基王朝歷代先王所著的長袍式樣及勳章配飾,而現任第十世王則世襲其父王此款長袍及勳章之穿戴風格,以便承繼泰民對王室的尊崇與擁戴。
 
泰國九世王穿著長袍御照
(圖/泰國九世王穿著長袍御照)來源:楊俊業博士
 
學生制服
學生制服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前半由英國貴族學校開始,校服除被認為是培養學生紀律和規範言行的策略外,亦可體現學校的榮譽及形象。學校制服能反映一國的文化脈絡與特質,例如馬來西亞多為傳統教會學校,女生制服袖長須過手肘、裙長須過膝蓋;而不丹作為一個宗教氣息濃厚的國家,其學生制服則充滿宗教特點。目前全世界僅有泰國、柬埔寨、寮國及越南等四個中南半島國家之大學生仍須穿著制服上學。
 
泰國學生制服
(圖/泰國學生制服)來源:the author or licensorpxhere
 
泰國學生制服起源自五世王朱拉隆功大帝時期,五世王兩次赴歐洲進行訪問後,決定仿照歐洲國家的教育制度,在宮廷內開辦現代化的示範學校,以利推廣及鼓勵民間興辦新式學校,而規定學生穿著統一制服便是一項重要指標。根據泰國教育部教育歷史博物館珍藏五世王時期最早的學生制服照片(攝於1885年)得知,當時在皇家開辦的西式學校就讀的貴族子弟所穿制服,其特徵是白色長袖上衣、窄口短褲、黑色或白色襪子、黑色皮鞋、頭戴短緣草帽,並於草帽上纏綁代表不同學校顏色或繡有學校簡稱的布條。然因白色制服極易沾染污損,不利保持,故於六世王時期重新規定學生制服以灰色為主。
 
1932年泰國七世王時期發生軍事政變,政治體制由君主專制變成君主立憲,當時國內局勢趨向軍事化,軍政府下令從初(國)中二年級起學生著「軍服」成為「少年軍」,並於1939年頒布首部「學生制服條例」,依不同類型的學校來區分學生制服,從帽子到鞋子均有詳細規範,但因新制頒布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導致國內布料短缺,軍政府只得修改法律簡化制服。目前泰國學生依據2008年新頒的「學生制服皇家條例/ พระราชบัญญัติเครื่องแบบนักเรียน」為基準穿著制服,明訂全國使用統一標準制服之目的是有利節省治裝開支、營造良好教育秩序及保護學生就學安全。換言之,學生制服源起於泰國皇室的一項德政,目的是減少學生在穿著上花費金錢及區分貧賤,去除表現在服裝上的社會、經濟地位差異,也是人人平等的一種體現。另外,該條例第7條更規定,無權穿著學生制服而冒充者,屬於違法行為,法院可處予罰款或監禁之判決。

泰國皇室或政府公立大學之男(女)大學生制服的標準配色及配件為白衣黑褲(裙)及帶有校徽圖樣的黑(棕)色皮帶,男大生佩戴印有校徽的領帶,女大生則以飾有校徽圖樣的立體鈕扣替代,並於左胸前及衣領上配掛學校徽章。男大生穿著直筒長褲,女大生的裙擺式樣及長度則規定為過膝之圓筒長裙,但入學後之高年級女大生通常會自行修改裙擺式樣,變成緊身迷你短裙或百摺長(短)裙。平日各校視狀況雖無嚴格限制大學生制服式樣,但若遇考試、報告或集會等正式活動或場合時,則規定所有學生一律須著標準制服,否則不被允許入場應試或參加活動。
 
泰國大學生制服
(圖/泰國大學生制服)來源:楊俊業博士
 
楊俊業 博士
駐節出使俄羅斯聯邦、蒙古國及泰王國等友邦之資深外交官
足跡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等近50國,在行腳萬里路與接觸異民族後,悟得須以人性態度來分析文化,用文化角度去觀察歷史,藉歷史高度做時事推論之邏輯關係,因此筆下常藉時事案例探究歷史源淵,追溯文化背景,以期回歸人性初心為文字目的。
我要分享

相關文章

2018/08/20

泰國制服文化:責任與榮譽的象徵-下篇

公務員也有「制服日」?你沒看錯,每週一可是泰國公務員制服日,當天所有人都必需穿著自己職位的制服上班,對於泰國人而言,穿著制服是責任榮譽與身分地位象徵,今天就帶大家認識泰國制服文化吧!

2018/08/21

從「天生一對」看泰國「貝葉文化」的在地實踐-上篇

藉由天生一對這一齣劇讓更多人思考,為什麼泰國社會迄今仍傳承奉行「貝葉文化」的生活案例與多元實踐。貝葉文化的傳承可以從不同的現在社會中看到,詳情請閱...

2018/09/04

泰國節慶文化

根據萬事達卡全球最佳旅遊城市調查中,泰國曼谷勇奪全球最佳旅遊城市第一名,這有著千佛之國神秘色彩的國家,究竟有著怎樣魅力吸引世界無數觀光客前來朝聖、旅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