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城故事-「天生一對」劇透暹羅二三事

西元1641年荷蘭將葡萄牙勢力逐出麻六甲(Malacca)成為遠東海上新霸主的七年之後,又進一步迫使暹羅在商貿做出重大讓步,以便實質掌握暹羅對外經貿大權。1656年大城(阿育陀耶)王朝那萊王即位後設法「聯英抗荷」,但在1664年荷蘭近逼昭披耶河口並實施海上封鎖後,暹羅又被迫讓出「治外法權」允許荷蘭取得獸皮的壟斷貿易權。此後,由於那萊王深受希臘寵臣康士坦丁‧法爾康(Constantine Phaulkon)的影響轉而「離英親法」以抗荷蘭,這些史實過程成為泰劇「天生一對/บุพเพสันนิวาส」的主要劇情軸線,並藉著男女主角的情愛互動發展,逐步讓觀眾瞭解大城如何在荷、英、法等西方強權角力脅迫下挺過難關。
  
泰國對外貿易盛況&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
(圖/泰國對外貿易盛況)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本次專題擬以「天生一對」劇透的一些精彩橋段,簡要探討那萊王統治的大城王朝期間,因面臨西方殖民主義勢力滲入而出現的泰西文化融合現象。

一、泰國人VS「發朗
關於泰境內早期民族定居的理論,迄今至少存在三種說法:南遷說、本土說及北移說,學術界未有定論。泰國位於中、印兩大文明古國間的中南半島心臟地帶,這個區域本就是東南亞與南亞,東方文化與西方文明的重要交匯樞紐,而該境內的多元族群型態亦是數千年來不同民族遷移融合的結果。這些民族有的先後從中國南部山區及越南高地南遷而來,有的則陸續自爪哇群島及馬來半島北移至此,再加入本地區原有的孟族、高棉人、馬來人及低緯度地區等其他原住民族,甚至西方列強傳教士或商賈移民後裔,於是造就出今日泰國的多民族國家樣貌,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泰國性(Thainess)。
 
各國商人在泰國自由貿易&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圖/各國商人在泰國自由貿易)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泰劇「天生一對」演繹那萊王統治時期(1656/10/26-1688/7/11)的阿育陀耶(大城)繁華榮景,當時允許英國、法國、荷蘭、印度、中國及其他族裔在暹進行宗教傳播及自由貿易,於是可在碼頭、城區或市場得見不同民族混居,甚至形成特定族群村落如荷蘭村、中國街等分布,更由於那萊王對希臘人法爾康的寵信與授權(任命為外貿總監、財政大臣,甚至總理),法爾康遂積極發展暹法兩國互動與促成相互遣使等外交關係,致使暹羅統治階級和國防上層均充斥著法國傳教士及官士兵,造成一般泰民習以「發朗/ฝรั่ง」(源自『法國/ฝรั่งเศส』)來泛稱所有西方白人。大城王朝那萊王駕崩後,即位的帕碧羅闍(พระเพทราชา)國王揚棄門戶開放政策,僅保留一定額度的商貿往來,及准許傳教士續留泰境等保守立場,斷絕與西方來往並改持孤立鎖國政策,直到150年後的節基王朝拉瑪三世,泰國才又開始與西方國家逐漸接觸。
 
泰國與西方外國人互動&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圖/泰國與西方外國人互動) 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泰國奴隸制度VS現代化國家
泰國五世王解放奴隸制度&泰幣100銖背面以拉瑪五世解放奴隸為紙幣設計
(圖/左-泰國五世王解放奴隸制度、右-泰幣100銖背面以拉瑪五世解放奴隸為紙幣設計)來源:楊俊業 博士

「天生一對」男女主角與各自私有奴隸(ทาส)間的喜怒互動情節,常能發揮賺人熱淚、逗人發噱及發人深省的戲劇張力。泰國自素可泰王朝以來即存在奴隸制度,並按當時法律規定奴隸可被細分為七類(戰俘、債務奴隸、買賣奴隸、自賣為奴、強制勞役、世襲奴隸等等),但實際想要擺脫奴隸身分,只能以錢贖回自由,故以此可區分「可贖身奴隸」和「非贖身奴隸」兩大類為主。「非贖身奴隸」的子女身分為世襲,奴隸是主人的私有財產,主人除無權處死奴隸外,奴隸可以被主人自由買賣或轉讓贈予。劇中乙幕因女主角嘎拉給(การะเกด)呵護照顧奴隸的口碑傳出後,竟引來大批無力為生的底層自由人願意自賣為奴以求溫飽的橋段,這種現象其實是反映出大城時期存在於王公貴族與「無產者」(非貴族也非奴隸的普通人)間貧富鴻溝與階級差距的真實情況。
  
天生一對中擁有私有奴隸情節
(圖/天生一對中擁有私有奴隸情節) 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泰幣第14版100泰銖背面鈔圖是以節基王朝第五世王朱拉隆功大帝(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ปรมินทรมหา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พระจุลลอมเกล้าเจ้าอยู่หัว)廢除奴隸制度為主視覺構圖。據記載泰國拉瑪三世期間,全泰人口約有三分之一的比例已是奴隸身分,而拉瑪五世致力推動泰國成為現代化國家的形象與基礎,就勢須排除妨礙現代化發展的關鍵障礙--私人奴隸制度,如此國家才有足夠的自由勞動力,方得逐步累積國家資本,因此朱拉隆功大帝自親政第二年(1874年)起,開始頒布限制奴隸制的相關法令,直到駕崩前五年(1905年4月1日)廢除實施了600餘年奴隸制度,敕令禁止買賣奴隸、強制勞役與自賣為奴等反奴隸法,使得所有泰人都能獲得人身和經濟自由的保障,也正因廢奴運動導致封建制度的瓦解,有利催生泰國實施中央集權制度。
 
天生一對女主角與奴隸互動
 (圖/天生一對女主角與奴隸互動)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三、西方宗教VS佛教信仰
法國傳教士來泰國傳教
  (圖/法國傳教士來泰國傳教)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天生一對」劇中的反派主角法爾康因深受那萊王賞識,入朝五年內即被拔擢為「披耶‧維嘉顏卓(พระยาวิชาเยนทร์)」的貴族頭銜(分為五等:『昭披耶/เจ้าพระยา』、『披耶/พระยา』、『披/พระ』、『鑾/หลวง』、『坤/ขุน』),故有權隨時入宮面聖,因而培養出泰王對渠的信任感,最終竟能以外國人的身分位居總理之職。1665年法國耶穌會教士來到阿育陀耶皇宮,由於那萊王的友善與寬容,以及法爾康的從旁美言與協助,竟使得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與主教們誤認為泰王有意受洗,遂加強與暹羅發展外交關係並互換使節。「天生一對」巧妙還原了1685年法王遣使謁見那萊王的史實場景,而演員演繹法爾康居間斡旋法使呈遞國書時舉手投足的為難模樣,全部過程均被維妙維肖地模擬呈現,令觀眾彷彿親臨皇宮見證歷史。
 
1685年法王遣使謁見那萊王的史實場景
(圖/1685年法王遣使謁見那萊王的史實場景)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西方國家對於泰國的宣教經營其實由來已久,1550年左右葡萄牙道明會修士已到達阿育陀耶,1665年法國耶穌會教士更進入了大城皇宮,但經過400餘年的傳教工作,經統計目前在泰信仰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摩門教等在內的人口比例卻不到全泰人口的0.7%。究其因係自古歷代泰王如那萊王本人雖選擇信仰佛教,但對於泰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及允許外國傳教士宣教等立場則持相當開放的態度,此種「風中之竹」的宗教兩手策略,除可成功圍堵西方列強以迫害宗教之名興兵犯暹的藉口外,更能起到風行草偃、上行下效的「君王身教」效果,自然使得一般泰民也以佛教信仰為主要依歸。
 
泰國對信仰採開放態度
 (圖/泰國對信仰採開放態度)來源:泰國第3台電視劇「天生一對」劇情擷圖

四、泰式榚點VS葡式甜品
泰國傳統甜品&瑪莉亞女士
  (圖/左-泰國傳統甜品、右-瑪莉亞女士)來源:楊俊業 博士

泰式甜點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早期甜點只是將白米舂搗或研磨成粉,再加入蔗糖或椰肉製成簡單甜品,邇後大城時代因與西方國家(含英屬印度及法屬越南等被殖民地區)的商貿往來增加,導致泰國甜點的口味及式樣開始融合外來烹調概念(印度的椰漿、葡萄牙的蛋黃)而產生多樣變化,這段甜品文化的變革也被「天生一對」女主角嘎拉給的閨蜜、法爾康之妻瑪莉亞(Maria Guyomar de Pinha)在劇中完整呈現。瑪莉亞女士是一名出生在暹羅的印度布商之女,具有印、葡、日三國的混合血統,初受法爾康牽連入罪被釋後,因擅常製作甜點而被特許進入皇宮任職,伊受葡萄牙食譜的啟發,嚐試以蛋黃、砂糖為主結合泰國傳統美食,故而研發出拾金糕(ทองหยิบ)、金球(ทองหยอด)、金絲(ฝอยทอง)等沿用迄今的甜點食譜。有趣的是,不僅上述三款甜點食材的採用深受葡萄牙影響外,其等泰文名稱亦正是轉借葡語的發音與字意而來。

運用蛋黃製作甜品的技巧雖然繁複,但因成品顏色金黃鮮艷,非常討喜,所以遂成泰人禮佛、齋僧、壽宴、結婚及各種喜慶場合必配點心。泰式甜品種類眾多,尤以下列9款「吉祥甜點(ขนมมงคล)」最為出名:

1.冠金糕(ทองเอก):泰語ทอง意為「金子」、เอก意為「第一」,此款甜品意寓為金字系列之尊,通常會於甜品中央處點上金箔,用於祝賀加冠進爵,步步高昇之用。
2.拾金糕(ทองหยิบ):泰語หยิบ意為「拾、揀」,故名稱即為「拾金」之意,甜品外形有如金色花朵,泰人相信饋贈此品能夠送出財運,並有黃金錢財垂手可得、享用不盡之意。
3.金球(ทองหยอด):此款甜品名稱係取其外形類似圓形球體而來,常作為饋贈長輩或摯友的伴手禮品,祝願財源滾滾而來之意。
 
泰式甜品冠金糕&拾金糕&金球
   (圖/左-冠金糕、中-拾金糕、右-金球)來源:楊俊業 博士

4.金絲(ฝอยทอง):此款甜品採用蛋黃拉成金絲纏繞捲製,其形象徵綿延流長,故常用於婚禮、壽宴及新居落成,以表長長久久、百年好合之意。
5.層糕(ขนมชั้น):此款甜品一般做成九層,因為泰語9的發音與「進步/เก้าหน้า」的發音相似,故常用於祝賀升遷或新居落成使用,以表步步高升、越來越好之意。
6.波蘿蜜籽(เม็ดขนุน):此甜品外形類似橢圓狀的波蘿蜜果核,寓意無論在生活或工作之中,經常得遇貴人相助。
 
泰式甜品金絲&層糕&波蘿蜜籽
   (圖/左-金絲、中-層糕、右-波蘿蜜籽)來源:楊俊業 博士

7.皇冠(จ่ามงกุฎ):以蛋黃漬糖後加上瓜子做成皇冠造型,常用於較重要的喜慶場合,饋贈此品以表祝願升官進爵、飛黃騰達之意。
8.翡翠糯米(ข้าวเหนียวแก้ว):此款甜品是道糯米小點,色彩淡雅並散發香蘭葉(ใบเตย)清香,而且做法簡單,因此常用於各種吉祥慶典。
9.月魅糕(เสน่ห์จันทร์):泰語เสน่ห์意為「魅力」、จันทร์意為「月亮」,是一款純用蛋黃和糖並仿造柿子造型製成的甜品,象徵人際關係圓滿,寓意即美麗又動人,常用於祝福新婚夫妻魅力不減,永浴愛河。
 
泰式甜品皇冠&翡翠糯米&月魅糕
   (圖/左-皇冠、中-翡翠糯米、右-月魅糕)來源:楊俊業 博士

「天生一對」掀起泰人瘋狂追劇的原因,不外乎是該劇還原出大城王朝那萊王統治時的暹羅實況,那段泰人經歷內憂外患的歷史代年,不僅激發全泰團結意識,引發對復古風尚的追捧,劇中古語「歐造/อ๋อเจ้า」及傳統服裝更被視為流行風潮而出現在大街小巷,這種透過戲劇傳播而讓歷史知識普及的效果,不僅成功地讓泰民瞭解傳統文化與舊時習俗,更由此可型塑出所謂「泰國性/ความเป็นไทย」的認同感。「天生一對」劇透出的「大城故事」著實豐富多彩,值得細細品味。
楊俊業 博士
駐節出使俄羅斯聯邦、蒙古國及泰王國等友邦之資深外交官
足跡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等近50國,在行腳萬里路與接觸異民族後,悟得須以人性態度來分析文化,用文化角度去觀察歷史,藉歷史高度做時事推論之邏輯關係,因此筆下常藉時事案例探究歷史源淵,追溯文化背景,以期回歸人性初心為文字目的。
我要分享

相關文章

2018/08/21

從「天生一對」看泰國「貝葉文化」的在地實踐-上篇

藉由天生一對這一齣劇讓更多人思考,為什麼泰國社會迄今仍傳承奉行「貝葉文化」的生活案例與多元實踐。貝葉文化的傳承可以從不同的現在社會中看到,詳情請閱...

2018/08/07

泰國合掌禮文化:從泰國選美冠軍合掌跪拜父母談起-上篇

除了合掌跪拜的行禮方式外,面帶微笑、躬首合掌及口誦「薩瓦迪咖」的動作為大家所熟悉,這種基本的合掌行禮儼然已成泰國禮儀的標誌,其內涵更蘊藏泰人對於長幼、尊貴、僧侶與君王間的地位階級關係。對泰國合掌禮文化了解,使用對了在泰國日常生活及經商打招呼時不失禮~

2020/01/15

【新書上市】泰國文化新指南─探索泰國 泰國文化面面觀

泰國擁有悠久歷史的醞釀出獨有的信仰及文化,也是國人最愛去旅遊的國家之一,但泰國總是給人有點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熟悉的是泰國各地美食餐廳及旅遊景點,陌生的是對於泰國人習慣及文化的了解,畢竟坊間的書籍大都以泰國旅遊、美食為主,鮮少有以介紹泰國文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