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鬼面具文化-黎府「皮塔空」神鬼傳說

2017年6月26日泰國「世界日報」A3版「泰國新聞」刊登一則標題為「黎府鬼面具節 7國鬼怪參與大遊街」報導略述:

副總理塔納薩上將、文化部常務次長甲叻頌蓬,一同主持黎府2017年國際鬼面具節儀式,在各國代表和黎府民眾一同欣賞來自泰國、寮國、柬埔寨、印尼、南韓、印度、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代表團,也紛紛穿戴各國特色鬼面具或鬼裝參與巡遊活動,大白天黎府縣到處呈現鬼怪大聚會熱閙非凡。黎府府尹申蓬表示,舉辦黎府國際鬼面節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地方文化風俗和智慧結晶,在響應政府大力推動發展4.0經濟時代的同時,促進當地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在深化國家改革政策的基礎上泰國發展成長治久安的國家,此次活動吸引大量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等云。

 

泰國鬼面節-觀光局文宣
(圖/泰國鬼面節-觀光局文宣)來源:楊俊業 博士

由此得知,黎府丹賽縣為配合「泰國4.0」國家發展戰略及「一村一品(OTOP/ โอทอป)」經濟政策,選擇「鬼面具節(ผีตาโขน)」作為地方觀光文化品牌,使得傳統「皮塔空」面具一改往昔宗教色彩躍身成為文創商品,此舉直接影響了鬼面具型制與保存觀念的轉變。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1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1)來源:楊俊業 博士

 

鬼王造型鬼后造型
(圖/左:鬼王造型,右:鬼后造型)來源:楊俊業 博士
 
人類社會使用「面具」的習慣與傳統由來已久,其發韌與古人相信「面具」賦有靈性,可表徵「古代靈魂」與「護身符物」等鬼靈信仰相關,因為遠古所有人力無法企及的事物,先民會轉求神靈或祖靈助佑,而「重祭祀」、「多靈魂」及「祖先崇拜」等現象是中國西南方、印度次大陸、東南亞大陸及爪哇島等區域民族之古文化特質,這些民族對於「敬神」、「尚靈」、「畏鬼」及「頌魂」等觀念根深蒂固,酬神、驅鬼與除疫等祭祀儀式成為原始社會的重要特徵,而儀式所使用的「面具」因具有「魂(ขวัญ)」的概念而轉借成神靈或鬼怪的象徵,成為先民事神及溝通萬物精靈之有形載體,也是巫覡或祭祀主藉以達到人神交流的無形平臺。
 
丹賽博物館典藏面具
(圖/丹賽博物館典藏面具)來源:楊俊業 博士

 

依據佛教典故「本生經」記載,相傳當佛祖轉世的『瓦三敦/เวสสันดร』王子走出密林,有一批遊神野鬼尾隨其後,護送及慶祝祂逃過劫難。泰國東北部黎府丹賽縣(อำเภอด่านซ้าย จังหวัดเลย)即根據此一傳說與豐富想像,製作色彩艷麗的野鬼面具再搭配五顏六色的奇裝異服,每年於5-6月雨季期間定期舉辦大法會(บุญหลวง)及遊行禮佛來延續此項文化傳統。
 
丹賽博物館典藏面具及服飾)
(圖/丹賽博物館典藏面具及服飾)來源:楊俊業 博士

 

以大法會方式來舉辦「皮塔空(ผีตาโขน)」鬼面具節活動,其目的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和農作豐收,因為相信丹賽本地的靈魂守護者及古老的祖靈具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當村民戴上面具扮演「皮塔空」時,象徵扮演當地祖靈,透過法會形式,祖靈會被安頓,而那些追隨佛祖走出森林的靈魂也會共同庇護村民的豐年生活。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2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2)來源:楊俊業 博士
 

神話支持了「皮塔空」儀式的合理性,在為期3-4天的節慶活動中,經由群眾戴鬼臉面具遊行的方式演繹佛陀前世的神話故事,藉以傳達教義與教育人心,因此穿戴「皮塔空」面具來遊行慶祝,是一種儀式能量轉換的方式,透過面具和儀式的舉行,藉以表達當地居民對於祖靈崇拜的文化性和敬天畏鬼的宗教觀。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3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3)來源:楊俊業 博士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3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3)來源:楊俊業 博士

 

從佛陀轉生神話而來的「皮塔空」祭儀遊行慶典,爾後受到泰國政府力推「一村一品」經濟政策影響,採用面具化妝、遊行與觀光等方式將宗教儀式與傳統文化加以「節慶化」,並逐漸被認定是一個具有旅客吸引力的地區觀光節慶,同時「皮塔空」進一步結合本地宗教、教育與文化行銷等渠道,逐漸匯聚成有別於湄公河臨岸佬族與其他泰族之在地「伊山(อีสาน)」族群意識,藉由極具創意的鬼面具造型,展現了這支融合泰-佬族群的樂天個性及藝術性格。

 

泰佬族女孩
(圖/泰佬族女孩)來源:楊俊業 博士

 

泰國旅遊局黎府辦事處為了加強形塑「鬼面具節」特色,2017年6月24-26日在丹賽縣菩才寺廟舉辦的慶祝活動,除包括「皮塔空」面具臉遊行儀式、神靈遊行儀式、恭請須拿達神靈儀式、發射土製火箭拜神儀式、丟鬼臉面具儀式外,另新添一項「多彩鬼面具」活動,擴大邀請泰國北部、東北部、中部和南部等地知名藝術家,一起繪製各種具有泰國特色的鬼面具,共襄盛舉。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4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4)來源:楊俊業 博士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4-2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4)來源:楊俊業 博士

 

由於「皮塔空」面具的型制趨向多元美觀,造成遊行民眾不捨於儀式結束後,依例將這些象徵惡鬼的面具丟棄於孟河,使其轉變成為一種藝術收藏品,商業化的結果逐漸改變了「放水流」的習俗,使得面具的功能屬性從前以「敬鬼」為主,轉朝「裝飾」為重,也讓「皮塔空」的神格從惡靈山魅轉變成為地方守護神祇。這種以鬼面具為主體的節慶文化,將面具視作神靈或祖靈,透過演繹遊行的儀式來連結過去和現在,具有發揮安撫民心及加強族人聯繫之社會功能。

 

遊行車隊
(圖/遊行車隊)來源:楊俊業 博士

 

遊行車隊-2
(圖/遊行車隊)來源:楊俊業 博士

 

拜OTOP政策之賜,「皮塔空」面具由宗教祭儀的媒介功能轉型成為節慶娛樂的文創商品,其創作主題在傳統、創新及在地意識等三大範疇內展現,傳統鬼面具上的萊泰紋樣源於古印度,經由爪哇傳入吳哥王朝後由泰人改良沿用,而現代面具上的圖紋裝飾則純粹以創意為主,並沒有傳統特定的文化符號或宗教意涵,且大部分的創作設計與在地工藝師的生活經驗直接相關。

 

裝置藝術
(圖/裝置藝術)來源:楊俊業 博士

 

裝置藝術
(圖/裝置藝術)來源:楊俊業 博士

 

早期「皮塔空」面具不重創意,用色造型也極為簡單,然因面具走向商品化經濟路線,著重強調美學、觀光與節慶化價值,所以面具製作也越趨精緻美觀。新式「皮塔空」面具由帽子、臉部和鼻子等三部位組成,簍帽用竹子編成,長臉由曬乾的椰樹皮鏤空雙眼構成,而尖鼻則用軟木仿鷹喙形狀製作;傳統「皮塔空」面具僅用紅、白、黑三種天然色素塗飾,不同於當今為求快速、多變和保存持久而改用化學油漆來加強亮度和效果,用色表現亦不拘泥於傳統三色。

 

製作工序
(圖/製作工序)來源:楊俊業 博士

 

細究泰國面具文化的類型,除了戲劇文學類型的「箜面具」及宗教拜師儀式用的「魯士面具」外,這款專用於節慶娛樂穿戴用的「鬼面具」,已經藉由泰國「一村一品」經濟政策扶持,成功朝向觀光文化資產的概念轉型,泰國郵政公司亦曾以「鬼面具/หน้ากากผีตาโขน」(2007年6月23日)為主題發行紀念郵票推廣。

 

魯士面具
(圖/魯士面具)來源:楊俊業 博士

 

但無論如何,黎府「皮塔空」面具雖已從宗教祭儀用品質變為藝術文創商品,然其內蘊的「通天敬神」與「驅鬼祈福」的精神,及大法會遊行具有「做功德(ทำบุญ)」的意涵,這些概念均說明鬼面具仍是神靈象徵或祖靈化身的文化符碼及再現。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5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5)來源:楊俊業 博士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5-2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5)來源:楊俊業 博士

 

鬼面具節活動造型5-3
(圖/鬼面具節活動造型5)來源:楊俊業 博士
楊俊業 博士
駐節出使俄羅斯聯邦、蒙古國及泰王國等友邦之資深外交官
足跡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等近50國,在行腳萬里路與接觸異民族後,悟得須以人性態度來分析文化,用文化角度去觀察歷史,藉歷史高度做時事推論之邏輯關係,因此筆下常藉時事案例探究歷史源淵,追溯文化背景,以期回歸人性初心為文字目的。
我要分享

相關文章

2020/01/15

【新書上市】泰國文化新指南─探索泰國 泰國文化面面觀

泰國擁有悠久歷史的醞釀出獨有的信仰及文化,也是國人最愛去旅遊的國家之一,但泰國總是給人有點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熟悉的是泰國各地美食餐廳及旅遊景點,陌生的是對於泰國人習慣及文化的了解,畢竟坊間的書籍大都以泰國旅遊、美食為主,鮮少有以介紹泰國文化書籍。

2020/09/17 VIP

泰國購物及Facebook使用者調查

一個從未下水討生活的泰國漁夫之子,靠著社群媒體賣海鮮謀生,銷售直播中吸引了30萬人瀏覽,3個月就賺進82.9萬美金(2,600萬泰銖),在以前你可能無法想像,但在 現今社會每個人都是平台、每個人都是品牌,社群讓每個人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就是社群商務的魅力!

2024/04/18

泰國大麻合法可以隨意吃? 小心觸法

泰國開放大麻很多人粉開心,但小心在泰國接觸大麻,不小心帶了大麻製品回台灣就會被罰喔!!!